【历史上的今天】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后,连声称赞。周恩来从重庆回到延安看过演出后,于7月8日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这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的音乐史诗,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斗志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中华民族的怒吼声,更加强劲地传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冼星海与妻女
这部作品是音乐家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张光年)合作而成的。两人1936年就相识于上海,曾经合作过《高尔基逝世纪念歌》。
抗战爆发后,两人先后参加了救亡演剧队来到武汉,同在政治部共事。光未然途径黄河时,亲眼见到了这条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伟大风采,加之船夫们的深沉有力的号子,令人惊心动魄,诗人激情满怀,萌生灵感,决意付诸文字。不久,诗人坠马,手臂负伤,转赴延安治疗。此时,已在鲁艺任教的冼星海闻讯,步行20里来到二十里铺和平医院探望旧友。
诗人畅谈对黄河的感想,一往情深。冼星海的创作灵感受到激发,当即决定合作。年仅25岁的光未然躺在病床上口授,别人记录,仅用5天写完全部歌词。而后,冼星海开始谱曲,连续6天抱病奋斗,完成这部史诗般的不朽之作。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分为《黄河颂》《保卫黄河》等9个乐章,歌颂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画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全曲气势磅礴,将时代精神、民族气魄与大众艺术形式紧密结合,成为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