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世界难民日
印度加尔各答,火灾现场的贫民窟妇女。
世界难民日(World Refugee Day),联合国难民署确定的一项纪念日,定在每年6月20日,源于非洲难民日。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人道主义待遇。
为了保证难民的基本权利,联合国于1951年召开了“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缔约国应给予其领土上的难民一定的人道主义待遇,包括:在初级教育、公共救济、劳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给予国民待遇;在动产和不动产、自由职业、迁徙等方面给予至少不低于一般外国人并尽可能优惠的待遇;各国应尊重难民取得身份的权利,给予难民身份证件和保护他们不被驱逐出境,并尽可能便利难民的入籍。
难民署将马里难民迁移到布基纳法索较安全地
从2001年起,把每年的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难民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的一大顽疾。由于,灾难、战争、民族及种族争端等使得难民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从1993年到2003年这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爆发了80多起战争或冲突,造成了大规模的难民潮,难民数量一直高达2000多万人以上,1994年曾达到2742万人,其中,妇女和儿童占难民总数的80%,难民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巨大关注。2001年第一个“世界难民日”将主题定为“尊重”,即尊重难民作为人的存在。
难民儿童
解决难民问题一般采用三种办法:自愿遣返、就地融合和第三国安置。国际社会曾呼吁,在救助青少年难民时,不仅应着手解决他们的营养和健康问题,更应向他们提供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不断发掘青少年难民的潜力,为其未来的发展作准备。
难民安置方面,巴基斯坦是全世界最大的难民接收国,共有179万外来难民在巴基斯坦生活,绝大多数来自阿富汗。伊朗是第二大难民安置国,共接纳难民约87万,多数难民同样来自阿富汗,另有相当数量的难民来自伊拉克。肯尼亚排在第三位,接纳难民约57万,主要来自索马里。尽管自身资源有限,发展中国家仍接纳了全球约80%的难民。
阿富汗难民在联合国难民署注册中心
联合国难民署的任务是领导和协调国际行动,以在全球范围内保护难民和解决难民问题。联合国难民署的任务区别于其他人道主义行为,它必须为那些不愿意接受当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同时,联合国难民署也认识到,国际合作和支援都需要东道国的配合和努力,他们对满足难民的需求承担着主要责任。
难民被迫迁徙的当前趋势愈演愈烈,不断考验着国际体系的承受力。2011年伊始,大约有3390万世界人口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这一数据比起2005年时的1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