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师大学堂,创建于1898年7月3日,戊戌维新运动之中,是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统辖全国教育。
1898年7月3日,清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原马神庙)和沙滩(故宫东北)红楼(现北京五四大街29号)等处。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西学总教习。由清朝光绪皇帝批准梁启超草拟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被认为是我国首个高校章程。该《章程》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方针,认为“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体用不备,安能成才”,强调大学堂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把“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奉为创办大学堂的目的。
1901年丁韪良等人在京师大学堂前合影
同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1900年,京师大学堂先遭义和团冲击,后被八国联军德、俄侵略军占为兵营,校舍、书籍、设备严重毁坏,大学堂被迫停办长达两年。1902年,战事平息后,清廷下令恢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也于同年重设,任命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张百熙因时制宜,首先举办速成科,速成科分为仕学馆和师范馆,创办于1862年洋务运动期间的京师同文馆也并入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部分师生合影
张之洞与京师优级师范学堂教师合影
1903年底,京师大学堂选送39名学业优秀者赴日本、欧美留学,其中师范馆学生31名。这是京师大学堂首次派出留学生。1904年师范馆改为优级师范科。1908年5月,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科改名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独立设校。
京师大学堂首次派出39名学生出国留学
北京师范大学旧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仕学科更名为北京大学,备受景仰的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国立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
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严复
京师大学堂是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的历史背景下建立的,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1903年4月30日,大学堂学生“鸣钟上堂”举行集会,声讨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谴责清政府妥协投降,要求拒约抗俄。会后起草了《拒俄书》和《争俄约疏》。京师大学堂学生投身拒俄运动,也是中国近代高等学校第一次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