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反腐重锤“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回国自首
“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回国自首图
杨秀珠,女,汉族,1946年9月15日出生,原温州市长助理、温州市副市长。2003年4月20日,当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携女儿、女婿及外孙从上海机场途经新加坡出逃美国。2004年2月,浙江省检察机关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了“红色通缉令”。杨秀珠已在2005年5月31日于荷兰落网。2011年8月2日,杨秀珠案涉案人归国投案。 2016年11月16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经中央有关部门和浙江省追逃办密切协作,潜逃海外13年之久的"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 。
“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回国自首图
2004年2月,浙江省检察机关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出了"红色通缉令"。
杨秀珠已在2005年5月31日于荷兰落网。2011年8月2日,杨秀珠案涉案人归国投案。2016年11月16日,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下,经中央有关部门和浙江省追逃办密切协作,潜逃海外13年之久的"百名红通人员"头号嫌犯杨秀珠回国投案自首 。
“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回国自首图
【劣迹初现】据温州的老干部说,温州市规划局是杨秀珠的腐败大本营,是其进行"官位批发"的后花园,在她手里先后提拔过县处级的干部不下11人,其中一名会计(刚刚被捕的林素华)也被提拔到了县处领导岗位,这11人中有8名"不争气",因各种问题相继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温州市民对杨秀珠的公开非议最初出现在1997年。
市委专门为此在温州大戏院召开干部大会,杨秀珠更是借此教育干部"不要轻信谣传"。"原浙南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周丕振的警卫员,是温州日用陶瓷厂的老职工。"老干部王权道破了天机。而当事人被抓后指认为"偏执性精神病患者",关押在温州精神病院达半年之久。在他被抓后,其女通过一些渠道向公安局要人时,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市委指示不能放人。
“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回国自首图
1998年,因调查过违章建筑"市长楼"遭杨秀珠打击报复的原建设局干部杜玉生透露,在调查中发现羊儿路"市长楼"的基建项目存在没有立项、施工许可证、招投标以及资金来源不正当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时,杨秀珠曾亲自出面打电话给建设局领导,要求不要插手,同时又打电话对杜玉生说,"市领导对你很关心,羊儿路的房子给你一套。"杜不理会杨的意图,还是继续追查。但过几天就被调去政协当秘书长了。
2001年,浙江省"三讲"指导组在温州饭店集体看望老干部,"杨秀珠问题"被老干部们提上了台面。"很多老同志说,杨秀珠当上温州市副市长、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是温州人的耻辱。"
杨秀珠在一片反对骂声和控告声中,极力想在民众中改变形象,温州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化雇佣军"则为她创作了报告文学、电视剧本等,为这名女副市长塑造在旧城改造和金温铁路建设中,如何冲破阻力、大胆改革、无私奉献的艺术形象。有名剧作家以杨秀珠为原型,策划创作了名为《丰碑》的电视剧,请来省话剧团的国家一级演员王若荔来温州体验生活。王与杨"亲密接触"了近两个月后说:这个角色太生动了,"演技"比我高多了。
“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回国自首图
【政绩背后】昔日在浙江地产界风头十足,开口就是"捣你个日娘"的杨秀珠,是个非常滑稽且生动的女人,她的不少粗口和"杨氏酒令"是流传温州民间的经典段子。据其同事说,杨的秘书最怕给她写发言稿,怕她念错,就在下面注同音字,尽管秘书考虑周到,结果在1999年昆明世博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杨5分钟的讲话稿还是念错了13个字--虽然她名片上的学历赫然是"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注册规划师)"。
与杨秀珠打了十年交道的省建设厅原副厅长、专家胡理琛,对省里提前半年宣布杨秀珠接替他的位置,至今"耿耿于怀"。在温州土生土长的胡理琛说,温州城区原本河网密布,环境优美,极具江南水乡特色,但被杨秀珠炫耀为"政府一毛不拔,事业兴旺发达"的得意之作-人民路改造工程,却破坏了视觉美感,并造成交通拥堵,遗害甚远。
胡还透露,杨秀珠在相关的动物园地块、大士门、马鞍池、府前街、总商会俱乐部、大南门等八个旧城地块拆迁上大动手脚,把这些土地以低于市场价格一半出让给有海外背景、并无资金实力和房地产开发资质的温州华侨。此举引发温州老百姓的极大不满。动迁过程中,拆迁户合法权益受损事件屡屡发生,却都被"引进外资"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所遮掩。荒唐的是,就这项民怨百出的旧城改造,竟成为杨秀珠升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主要政绩"。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