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为他们做了一件事!
在热浪翻涌的夏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舟山实践团的12名师生,应邀用镜头记录蚂蚁岛的日与夜,和渔民们一起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渔村民间艺术展览。
“蚂蚁岛里道眼——蚂蚁岛的日与夜”
7月12日,一场展览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开幕。北京大学舟山实践团的师生们自发组织策划,与蚂蚁岛渔民们共同创作了这场渔村民间艺术展。通过照片和物件呈现蚂蚁岛的日与夜、人与景,用四个主题讲述了渔人家的艰苦创业史。
“蚂蚁岛里道眼——蚂蚁岛的日与夜”主题展览海报
为了完整记录和呈现蚂蚁岛渔村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奋斗故事,应浙江省舟山市委组织部的邀请,在舟山市普陀区委组织部、舟山市普陀区蚂蚁岛管委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舟山实践团的同学们组织了一场艺术展览,帮助渔民们书写属于他们的故事。
走家串户的新传人
本次艺术展览的组织筹办者,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舟山实践团的师生们。经过六天的实地调研与取景拍摄,实践团收集到许多图像、文字资料与岛民的日常物件。根据深入挖掘到的蚂蚁岛人与家乡的故事,结合当地民谣诗歌中得到的命名灵感,成员们将展品划分为四个版块,分类全方位展示蚂蚁岛的渔村故事。展览的名称“蚂蚁岛里道眼”灵感来源于舟山方言“里道眼”(在这里),寓意着希望以展览的形式描绘蚂蚁岛日夜流转之间的生活图景,在历史的辉煌和曲折中讲述蚂蚁岛人对美好生活的创业求索与赤忱热爱。
具体的远方和人们
几年来,实践团的指导教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王洪喆坚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访谈家人完成家庭史写作,鼓励学生群策群力,共同策办家庭史展览。
王洪喆老师指出:“五天时间里,同学们学会了听这里的语言,倾听抗日渔家、女轮机长和第一个人民公社的故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蚂蚁岛人的日常生活,发掘普通人中的艺术家和记录者。为渔民办一场展览,这是难得的学习和成长。在祖国海疆,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变得具体起来,书本上的知识变得有用起来,年轻人的心也变得澎湃起来。”
浮沉于时代变迁之中的小小蚂蚁岛,随着船舶的不断出海与归航延展、拓宽自己的生命,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岛民。“蚂蚁岛里道眼”主题展览邀请来自五湖四海的观者扬帆而来,浸入蚂蚁岛的日与夜中,尽览自然风光、踏访红色根脉、亲历劳动场景,深掘在地知识生产与历史文化传承之基,在小岛生活中重新感知与理解人与自然、社会及媒介的紧密联结。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也在实践中体悟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内核,用多种媒介形式连接自我与他者,讲好新传故事、北大故事与中国故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