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樊锦诗:扎根大漠心系敦煌的国宝守护人

本文编辑:河山行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1-12-07 11:17:39
初夏的江南进入梅雨季,杭州溽热的天气与大约3000公里外的西北敦煌迥异,但这两座遥隔山水、看似毫不相及…

b3fb4319.jpeg

初夏的江南进入梅雨季,杭州溽热的天气与大约3000公里外的西北敦煌迥异,但这两座遥隔山水、看似毫不相及的城市却因为一个人被联系在了一起。
  她是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1938年,祖籍杭州的樊锦诗出生在北京,自1963年大学毕业后,她便开始了与莫高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相守。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莫高窟在1987年成为中国首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并逐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全球典范。
  经历过承受了战乱和病痛的年少时期,1958年樊锦诗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大学时期,老师宿白的一番话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中:一二十年后,谁能沉得下心,谁才能够做出大的学问;一个社会一定要有人潜心做学问。
  樊锦诗与敦煌,初次结缘于1962年的毕业实习。尽管当时因为强烈水土不服而提前结束实习,但她总是说“敦煌是我的宿命”。
  当年的莫高窟几乎与世隔绝,因为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从莫高窟去一趟敦煌县城要走大半天路。研究人员住土房、喝咸水,还要在洞窟里进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文献等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如果说我从来没有犹豫过、没有动摇过,那是假话。敦煌和北京、上海相比,确实是两个世界,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感到孤独。”樊锦诗说,“可是第二天只要一走进石窟,我就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世纪初,藏有5万余件中古时期写本的敦煌藏经洞被发现,随后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历史牵动了学术界乃至全民族的神经,甚至有人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在这样的背景下,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经过数十年的耕耘,我国学者在敦煌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考古、艺术、宗教、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学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扭转。
  樊锦诗曾说过:“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的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的事业。”她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学者。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党支部书记、研究馆员王东依然清晰记得8年前初入敦煌研究院的情景,“樊院长讲述老一辈敦煌人的研究历程让我热泪盈眶,正是他们坚守初心的指引,让我深深理解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的内核。”
  “在樊锦诗身上,我看到的是信仰的光芒,作为敦煌学专业的学生,我将秉承莫高精神,潜心学术,推动学科不断发展,为学术研究的进步积极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浙江大学古代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段锦云说。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部评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华人世界网立场。

0条评论
发布评论
文章编辑

关注全球华人,

最新快讯

据美国华尔街卫视2025年8月1日消息,美国最新就业报告震撼出炉:6月民间新增就业从原预估的7.4万大幅下修至仅3000人,创近年新低。

美国华尔街卫视华盛顿、纽约2025年7月31日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31日签署新行政令,宣布自8月7日(美国东部时间)起,对约68个国家及欧盟实施新的“对等关税”措施。

美国华尔街卫视湖北红安、纽约2025年7月28日消息,夏日骄阳下,位于湖北红安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迎来了一场饱含深情的国际纪念仪式——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亲率近百位“飞虎队友谊学校”师生,专程来到这里,为八十余年前英勇的“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墓献花…

美国华尔街卫视纽约2025年7月26日消息,纽约林肯表演艺术中心被热情的观众包围,“城市之夏艺术节上海日”盛大举行。活动吸引近万人从纽约及周边州(市)赶来,将这座城市点亮为“中国文化之夜”。

据美国华人街卫视2025年7月25日华盛顿、纽约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24日罕见访问美联储位于华盛顿的总部

​“白宫幽影”震撼社交媒体:特朗普发布AI视频影射奥巴马遭捕,挑动司法正义与政治报复的全球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