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观察】特朗普公开出访联储总部 鲍威尔压力山大

本文编辑:黄河魂  来源:华人世界网  发布时间:2025-07-26 09:54:04
据美国华人街卫视2025年7月25日华盛顿、纽约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24日罕见访问美联储位于华盛顿的总…

深度解读:特朗普访美联储,鲍威尔独立性受检验;市场无明显动荡,美国联储独立性仍是关键

据美国华人街卫视2025年7月25日华盛顿、纽约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7月24日罕见访问美联储位于华盛顿的总部,现场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未及时降息,并指控其联储总部翻修项目费用过高;尽管如此,特朗普强调他不会开除鲍威尔,但再次呼吁降息。此举在全球金融圈引发对联储独立性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美国华尔街卫视快速验证其渠道,对背后人物关系与政策逻辑展开深度剖析。

鲍特3.jpg

私交与独立:特朗普与鲍威尔早年关系如何影响今日冲突?

1长期私人关系:鲍威尔自2018年由特朗普提名担任联储主席,虽后被拜登续任,但两人私交颇深,据报道早在2016年特朗普竞选期间即与鲍威尔私下交流利率政策  。

2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强调降息、减轻房贷和消费负担,以展现其“关心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绩导向   。

3鲍威尔的立场:坚持以经济数据为决策基础,维系通胀与就业平衡,拒绝政治干预,体现联储“独立”制度原则  。

二、现场冲突:参观翻修工地的公开“摊牌”时刻

1争议焦点:特朗普有备而来,在现场从上衣口袋拿出文件,引用数据称总部翻修费用从27亿美元增至31亿美元,引发现场尴尬。鲍威尔反驳:“我不知此事”,指出特朗普的数据将过去已完成的建筑纳入统计  。

2政治性与制度性的碰撞:新闻发布中,特朗普坚持要降息,并重申虽“批评频频”,但不会逼连任后的鲍威尔下台   。

3罕见总统访问:自1937年罗斯福以来,美国在任总统极少访问联储总部。此次造访仅为历史第四次,象征性强烈。共和党内如参议员Tim Scott、成员Lummis与Rounds均强调鲍威尔的独立性不可破坏  。

鲍特1.jpg

三、市场反应与制度规范:为何美国联储独立性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1市场表现平静:尽管媒体多家报道此事,但市场反应平淡,道指、纳指、标普涨跌互见。10年期美债收益率略升,市场尚未出现恐慌性反应   。

2机构警告信号:Pimco、公信力基金等专业机构指出,若联储独立性受损,美元可能暴跌,金融波动加剧,全球债市遭重创  。

3学术与媒体监督合力施压:包括耶伦、伯南克等前联储主席在内的财经学界指示,公众必须确保联储决策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压力,强调制度稳固性的重要性  。

深度点睛:美国华尔街卫视创始人总裁、著名国际事务评论家季小华点评

季小华先生指出:“人所不知的是,特朗普与鲍威尔私交颇深,然而制度的基础在于决策独立——鲍威尔作为央行主席,必须对全球资本市场负责,不能因总统施压而丧失公信力。”

“特朗普政治姿态鲜明,他强调降息寄望提振消费与房市,但鲍威尔所代表的,是全局稳定与独立央行理念的底线。美国华尔街卫视,早前已独家报道两人曾多次私下沟通政策议题,并强调鲍威尔将在数据许可下可能轻微降息,但不会屈从政治压力。”   

鲍特7.png

季小华先生最后 总结:特朗普此访虽然激起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但股市和债市当前无剧烈波动。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

1美元与多资资产的稳定性,是否仍可脱离政治干预沉稳运行?

2联储制度的独立性,未来是否仍能免受政治影响?

3下一届联储主席的选人背景与政策方向,将对全球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华尔街卫视将继续深入追踪特朗普与鲍威尔相关互动、联储政策的后续动向,以及制度影响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意义。(来源:美国华尔街卫视国际新闻编辑部,全球同步首发2025.7.25)

 


+1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全部评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华人世界网立场。

0条评论
发布评论
文章编辑

关注全球华人,

最新快讯

9月2日下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乘坐专列抵达北京,开启了他执政以来首次以多边外交形式亮相的国际活动。

8月27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十四次暨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

美国华尔街卫视华盛顿、纽约2025年8月18日消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一次气氛融洽的会谈。

美国华尔街卫视首尔、纽约8月12日消息,深夜,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签发逮捕令,将前总统尹锡悦夫人、前第一夫人金建希羁押。

美国华尔街卫视华盛顿、北京、 纽约消息,在原定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期限前夕,美中双方宣布将暂停对等加征关税的措施再延长90天至11月10日。

纸雕艺术,这门诞生于汉代、以纸为魂的古老技艺,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从吐鲁番墓葬中出土的早期纸雕,到唐代《飞天乐舞》的七层叠压技艺,再到宋代苏轼笔下的"纸山房"装置,中国纸雕始终在民间土壤中生长,却又因战乱与工业化浪潮屡遭冲击。但今日,当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