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闻资讯】父女同心,教育报国:从北大附小走出的G5学子与她的公益教育父亲
近日,英国G5超级精英大学教育学专业大二学生李念的成长经历引发热议。这位年少出国、全程自理的女孩,从北大附小起步,在异国求学的挑战中不断调整目标、突破自我。更引人注目的是,她的父亲——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华图联合创始人、上清北教育研究院荣誉院长李品友,出生于农村家庭,他的初心就是帮助更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了这个初心,他已在教育行业深耕二十五年,每年公益教育覆盖学生超50万人次,并积极推动县中振兴事业。父女二人虽领域不同,却共同诠释着“学有所成,报效家国”的赤子情怀。
李念的跨国求学之旅始于小学阶段。在北大附小就读期间,她便展现出过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天赋——三年级作为交换生赴加拿大学习半年,五年级更是独自远赴英国开启留学生活。面对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独自生活的压力,她没有退缩,反而学会了独立处理学业规划、生活琐事等一切事务。“最难的时候是刚到英国,听不懂课、想家,只能每天熬夜查资料、练口语,慢慢才跟上节奏。”李念的这份坚韧,为她的学术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众人眼中的“学霸”,李念的专业与升学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起初,她怀揣艺术梦想,目标直指世界前三的艺术院校;高中阶段,在接触教育学后,她被教育改变命运的力量深深打动,果断调整方向,将教育学作为终身事业的起点。同时,她为自己制定了清晰的阶梯式目标:从冲击世界前百大学,到跻身前五十、前三十,最终成功考入G5高校,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这背后,离不开父亲李品友二十五年教育生涯的理念沉淀与言传身教。作为资深教育工作者,李品友不仅每年公益教育培养50万学生以上,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公益事业,更积极投身县中振兴事业,为提升县域高中教育质量贡献力量。他所创办的上清北教育研究院,每年帮助县域中学培养出上百位清北学子。更令人振奋的是,许多县域中学在此之前已近十年没有学生考上清北,正是在上清北教育研究院的优质教育赋能下,才实现了每年都有学子圆梦清北的突破。这一成果,充分印证了他“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的办学理念和“最优秀的老师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的坚定信念。“父亲常说,教育是点燃火种,而不是填满容器。他用行动告诉我,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李念坦言,父亲的教导与奉献精神,让她在独自求学路上始终目标清晰,充满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品友的教育实践与理念并非个例,而是华图创业团队共同的坚守与写照。据了解,华图创业团队的核心人员子女中,75%以上都考上了世界顶级名校。这一数据生动印证了华图教育“以质量为本”的核心价值——深耕教育事业不仅能赋能千万家庭的孩子成长成才,更能为自身家庭培育优秀后代,堪称利人利己的伟大事业。从最初天赐良园里几位年轻人熬夜打磨公考教材的初心,到如今构建起覆盖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等多领域的教育体系,华图人用自身家庭教育的成果,为“教育改变命运”写下了最鲜活的注脚。
谈及当下的教育,李品友表示:“现代孩子们都很优秀,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培养。名师出高徒,一个好的引路人,能让孩子的成长之路事半功倍。我们做教育的,就是要成为那个引路人。”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他二十五年对数十万学生的公益培养中,也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女儿,更融入了华图教育的发展基因。从推动人工智能双师智课落地,到开启“质量百日行”保障学员权益,华图始终以专业与坚守践行着“以教育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
如今,站在G5校园的李念,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她不仅在专业学习中表现优异,更始终心系祖国。她深知,现代是一个地球村,孩子们都需要国内外教育的融合发展,唯有开放包容才能实现强国梦想。她也清楚地看到,有些国家出于狭隘的竞争心态,限制中国学生进入顶尖名校,正是担心他们学成归国,用所学报效祖国。“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有一颗善良、感恩、爱国的心。”李念坚定地说。因此,她计划硕士阶段冲击牛津、剑桥,博士阶段则希望回国就读清华、北大,最终投身国内教育事业。“在国外待得越久,越能体会到父亲二十五年如一日从事公益教育的意义,也越希望能用自己所学为家乡的教育添砖加瓦。”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父亲推动教育公平、助力县中振兴的追求一脉相承,更与华图团队用教育赋能社会的初心同频共振。
李念的故事,是当代留学生独立奋斗的缩影,更是“少年强则国强”的生动诠释。而李品友父女二人,以及背后的华图创业团队,用各自的行动共同证明了教育的力量——既能点燃农村学子的求学希望,也能培养出心怀家国的栋梁之才;既成就了他人的梦想,也圆满了自身的追求。期待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李品友华图联合创始人微博)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