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1983年中国第一台亿次计算机“银河”研制成功
科学家在考察浩瀚无际的银河系图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银河,即银河计算机,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系列之一;目前"银河"系统是我国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主要事件包括:1983年银河计算机秒算次数上亿;1993年银河全数字仿真-Ⅱ型计算机;1997年"银 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
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天河超级计算机图
【发展过程】1993年6月22日,还是在国防科技大学那座宽敞明净的机房里,"银河"家族的又一巨子---银河全数字仿真-Ⅱ型计算机英姿勃勃地矗立在机房中央。
随着鉴定的紧张进行,一组组测试数据不断摆在鉴定委员会的专家教授面前:运算速度每秒高达6600万条次;仿真能力10倍于"银河仿真-I"。
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的"银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在北京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这个系统综合技术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并突破和掌握了更高量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更高性能巨型机的能力,它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这个系统综合技术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并突破和掌握了更高量级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具备了研制更高性能巨型机的能力,它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突破。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高性能巨型机的研制技术。"银河-III"巨型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