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915年《辞源》畅销全国
1915年《辞源》畅销全国图
1915年12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陆尔奎、方毅、傅云森等编撰的《辞源》正编。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大型综合性的词典。它以旧有的字书、韵书和类书为基础,吸取现代同书的特点,一方面从语词的角度,收集单字、复词、成语、熟语等,另一方面又从实用的角度,选辑常见的人名、地名、书名和各类知识性条目:汇为一编。全书收有单字1万余个,词目近10万条。
1915年《辞源》畅销全国图
【重要文献】《辞源》是一部语文性辞典。收录内容一般止于 1840 年以前的古代汉语、一般词语、常用词语、成语、典故,兼收各种术语、人名、地名、书名、文物、典章制度。单字 12890 个(1979 年版),复词 84134 条(1979 年版)。全书依十二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和 214 部首为次序排列,同部首的按笔画多少为序。单字条由字头、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广韵反切、声钮、释义、书证等组成。一字多音的分别注音,用" 1 、 2 、 3…… "表示,多义的单字或复词则用"(一)、(二)、(三) ……"分项。
1915年《辞源》畅销全国图
【打开《辞源》的七种方式】“新旧名辞,中外典故,无不详备。编辑者数十人,历时七八载。四百万字,三千余页,得此一书,胜他万卷。”
1915年,商务印书馆在报上刊登出这样一则广告,向世人宣告: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辞源》正式出版了。
《辞源》首创以单字排列为依据,将复词附于单字下的排列方式,是中国独有的辞书体例,创立了中国近现代大型辞书编纂的基本模式。《辞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现代阐释,乃至整个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阅读影响】当年,我就靠一部《辞源》和过去读的那一些旧书,当起国文教员来。——季羡林我不管想什么问题都先查《辞源》,查完以后,我的学问立刻就大了。——王蒙词典编纂是一种终生的事业,经过几辈人的努力,才能真正成为“典”,而且要按照时代需要不断修改,其命维新。——吴泽炎
1915年《辞源》畅销全国图
【编撰概况】《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词书。它始编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以甲乙丙丁戊五处版式出版。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正续篇合订本。建国后经修订,至1983年出版了修订本。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包含着全国数省几万人的辛勤劳动,工程浩繁,来之不易。
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四册,收词近十万条,综计解说约一千二百万字,几乎超出了《资治通鉴》一倍。
修订版《辞源》的内容丰富,极为充实广博。除大量的字词释义上,对于艺文,故实,曲章,制度,人名,地名,书名以及天文星象,医术,技术,花鸟虫鱼等也兼收并蓄,融词汇,百科于一炉,既体现了工具性和知识性,又兼顾了可读性。修订版《辞源》历经几代专家学者的修订,改善体例,纠谬补缺,内容更为准确精到,查用更为容易便捷,极具权威性。全书由国内最负盛名,最具实力的商务印书馆承担校审,工作上精益求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书的准确程度和权威性。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