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纪念中国著名哲学家艾思奇
艾思奇(1910年-1966年3月22日),云南腾冲人,原名李生萱,蒙古族,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据李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名叫里黑斯波。据王丹一介绍,里黑斯波是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时的一名将领,奉命驻守腾冲,艾思奇是第18代后裔。
艾思奇”的名字是从英文“SH”(其英文转写 Sheng Hsuen)得到灵感,并成为自己的笔名。早年留学日本,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在宣传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亦有一定成就。著作有《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艾思奇文集》,主编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1937年,到延安,历任抗日军政大学主任教员、中央研究院文化思想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文委秘书长、《解放日报》副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他长期从事理性主义哲学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注意把理性主义哲学通俗化和大众化。积极与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论战,捍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重要贡献】艾思奇是中国著名的理性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一生刻苦学习,勤奋写作,立场坚定,忠于祖国和人民,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勇战斗,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理性主义哲学理论,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哲学家"。他在1966年3月去世时,年仅56岁。当时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准备了悼词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亲笔加上了"中国的理论领域的忠诚战士"一语。这是毛泽东代表中央政府对艾思奇作为理性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的光辉的一生所作出的最为恰当的重要评价。为什么说这一评价是最为恰当的呢?我们可以用艾思奇一生在哲学理论战线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事实来说明。
欢迎互动阅读!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