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871年中国著名教育家杨昌济
杨昌济(1871年4月21日-1920年1月17日),号怀中,字华生,湖南省长沙县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伦理学家,女儿杨开慧为毛泽东第一位妻子。自幼喜读程朱之学,七岁入学进馆发蒙,启蒙老师是他父亲杨书祥,1898年就读于岳麓书院,1903年考取官费留日,入弘文学院速成示范科,后转普通科,结业后考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09年攻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专修哲学、伦理学,1913年至1918年先后任教于湖南高等师范学院、省立第四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蔡和森为其最看重的学生。1920年1月17日病逝于北京德国医院。
杨昌济,伦理学家,教育家。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后求学于岳麓书院,拥护康梁变法主张,参加南学会、不缠足会等组织。先后留学日本、英国,主攻教育学、哲学、伦理学。
1913年后回国任教于湖南省第一师范等校。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传《新青年》的主张。先后在《新青年》、《东方杂志》发表论文,介绍西方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宣传新道德。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批进步青年,促成新民学会的成立。参加筹备湖南大学,撰《论湖南创立省立大学之必要》,被誉为"湖南大学蓝图设计第一人" 。1918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6月,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他为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筹措经费,推荐毛泽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促成了爱女杨开慧与毛泽东的婚恋关系。
1919年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并参与发起北大哲学研究会,著文号召青年敢说敢做。杨昌济关心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陈昌等一批进步青年,鼓励他们并告诫他们自己平身"欲栽大木拄长天"的志愿。支持成立新民学会,筹备创立湖南大学。
杨昌济,其一生以"欲栽大木拄长天"诗句明志。著有《达化斋日记》、《杨昌济文集》、《劝学篇》等,译有《西洋伦理学史》等。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欢迎互动阅读!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