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医疗领域「百模大战」,谁才能为医疗人工智能做出突破性的一步?
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拥有着深厚技术储备的腾讯、阿里、百度、华为等国内科技与互联网巨头企业接连发力,打造出混元、通义千问、文心一言、盘古等AI大模型,在大模型产业化的竞争浪潮中占据第一梯队。
大模型之火越烧越烈,从通用大模型一路蔓延至专业性更强的医疗垂类大模型。
然而,受限于医疗行业的专业性与严肃性,基于专业语料、高质量数据的医疗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门槛显然更高。
自今年2月起,腾讯、阿里、百度、华为、讯飞、商汤,以及来自医疗信息化、医疗影像、互联网医疗等领域的多家企业陆续公布了在医疗领域大模型方面的布局,近两个月来,更是有多款医疗大模型先后发布。
我们看看国内医药科技,一干科技巨头的医疗布局:
华为(药物设计):
2021年4月,华为发布盘古NLP(中文语言)大模型、盘古视觉大模型、盘古科学计算大模型,同年9月,华为推出用于药物研发细分场景的大模型,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
百度(药物设计、辅助诊疗等)
2022年5月,百度对外发布了文心生物计算大模型,并将生物领域研究对象的特性融入模型,构建面向化合物分子、蛋白分子、基因组学信息的生物计算领域预训练大模型。
腾讯(辅助诊疗等)
2023年6月19日,腾讯云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召开行业大模型及智能应用技术峰会,首次公布腾讯云行业大模型研发进展,启动行业大模型共建合作。
阿里(辅助诊断)
4月11日,在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智能首席技术官周靖人正式宣布推出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阿里巴巴所有产品未来将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天猫、钉钉、高德地图、淘宝、优酷、盒马等。
商汤(AI导辅诊、辅助诊断等)
4月10日,在商汤技术交流日活动上,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宣布推出大模型体系“日日新”大模型,体系包含自然语言生成、照片生成服务、感知模型预标注、模型研发。
创业慧康(辅助诊断)
据创业慧康官微消息,4月12日,创业慧康与浙江大学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江省智慧医疗创新中心正式达成战略协议,共同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卫宁健康(辅助诊断)
5月12日,卫宁健康发文公布了公司在医疗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上的研究进展。
东软集团(影像分割、辅助诊疗等)
2月17日,东软集团宣布成为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优先内测试用文心一言,集成其技术能力,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化合作。
4月28日,据东软集团官微,东软智能医疗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已正式发布基于医学影像分割大模型的飞标医学影像标注平台4.0版。
医联(AI导辅诊、辅助诊断)
5月25日,互联网医疗公司医联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医疗大语言模型——MedGPT。该系统基于Transformer模型架构研发,致⼒于在真实医疗场景中发挥实际诊疗价值,实现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智能化诊疗能力。
云知声(辅助诊疗、保险)
5月24日,云知声发布山海大模型。云知声创始人、CEO黄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将以山海大模型为基础,打造MaaS 模式的AI 2.0解决方案,在通用能力基础上,增强物联、医疗等行业能力。
智慧眼(辅助诊疗、健康管理等)
5月20日,智慧眼发布了多模态医疗大模型“砭石”。“砭石”医疗大模型采用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实现对问诊的文本数据、医疗影像数据、用户的面部体征视频数据和用户睡眠音频数据的多模态处理,实现医疗辅助诊断、智能认知、健康管理等多样化的任务。
上海市算力网络数字医疗创新实验室(辅助诊断)
5月17日,上海市算力网络数字医疗创新实验室全部自主研发的医疗算网大模型Uni-talk发布。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辅助诊疗等)
6月29日,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牵头,并联合国内外顶级科研机构、高校及医院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医疗多模态基础模型群“OpenMEDLab浦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辅助诊疗)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的王本友教授团队训练并开源了一个新的医疗大模型 ——HuatuoGPT(华佗GPT),基于医生回复和 ChatGPT 回复,让语言模型成为医生提供丰富且准确的问诊。
联影智能(医学影像)
5月30日,联影智能CTO吴迪嘉在《第二届长三角科技产业创新论坛暨AI大模型产业应用高峰论坛》上介绍,联影智能通过AI应用赋能精准医疗,目前能够做到多场景、多疾病(心脏、癌症、大脑)、全病程疗效评估与智能随访、一站式分析的应用,针对卒中提供筛查与诊断一体化影像平台,落地全国首个数智化基层协同救治体系。
目前国内这么多的智能医疗平台和大模型的建设应用,希望可以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实现真正的科技突破,使人工智能真正造福与人类。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