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界】华侨华人掀起回国创业潮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惊艳亮相,以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好成绩,不但让国人激动,更引发了海外华侨华人的盛赞,他们由衷感叹:“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华儿女!”在为祖国骄傲的同时,这几年,华侨华人也掀起了一股回国创业潮。
为了承接这一波“归国热”,各地方政府行动起来,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来“抢人”。比如,天津、合肥、宁波、江门等城市设立了“侨梦苑”,这是专门为华侨华人回国创业而设立的产业园区,目前全国已经有17家“侨梦苑”落地。对于华侨华人回国创业面临的其他问题,比如子女教育、身份认定、住房安置等等,各地也都出台了相应政策。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有“侨都”之称的广东省江门市,最近出台了15项改革举措,重点解决目前投资信息不对称、政府服务不便利等问题,为华侨华人在江门投资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政策的出台,被看成是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华侨华人投资创业的示范性动作。
下面以著名侨乡泉州南安县的案例说明为什么各地要花大力气吸引华侨华人?华侨华人是怎样具体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在哪些环节发挥作用?
泉州南安县,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但是,这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石都”。全国70%的石材进出口业务是来自这里,人民大会堂用的石材来自这里,连世界上唯一一座八星级酒店——阿联酋的阿布扎比皇宫酒店,它用的1.5万吨大理石,也几乎全部来自南安县。
那么,是南安县的大理石资源得天独厚吗?南安确实产大理石,但是无论是储量,还是品质,它都不算是最好的。南安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石都”,是因为它完成了关键的跨越:从出口初级大理石资源,到形成世界领先的石材加工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南安庞大的华侨群体功不可没。
改革开放之后,南安依靠大理石资源发展起了石材产业,当地经济开始起飞。但是,当地石材产业一直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很快就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市场无序竞争,大量企业倒闭。这种情况在依靠出口自然资源的地方很常见。如果不能跳出低端价格战的泥潭,这个地方就只能一直靠出口廉价资源为生,直到自然资源耗尽为止。
幸好,1992年之后,大量华侨带着资本和技术进入南安投资建厂。他们了解海外的先进技术,往南安成套地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意大利生产加工设备,包括拉锯、圆盘锯、自动磨机等等。这就把南安的石材加工,从手工作业一下子升级到了机器时代,生产效率和石材品质都提升了。在华商新技术的带动之下,本土企业也开始模仿跟进,成长起来了一批本土的龙头企业。
虽然南安大理石的储量和品质都不算上乘,南安的石材产业要稳定发展,就不能一直依赖当地石料。当时南安有两个选择,一是从盛产石头的湖南省进口石料,二是从海外进口石料。按我们一般的想法,肯定是从国内进口比国外进口要便宜。其实不然。
石料又大又沉,走公路或者铁路运输,每立方米石料最低也要1000元。而从海外,比如土耳其,通过海运过来,每立方米不超过500元,便宜了一半。在侨商的带动下,南安不把选材局限在国内资源,而是从全球超过50座储备矿山中选购优质石料,解决了长期的原材料问题。
当然,最重要的是侨商帮助南安的石材产业链对接全球需求,打开了全球市场。他们熟悉国际贸易规则,还频繁在海外开展销会、设展销中心,让南安石材在海外打出知名度,最终成就了南安“世界石都”的美誉。
据数据显示,海外华侨华人数量,在1980年代初只有2300万,而现在已经增长到了近6000万,其中,海外华商的经济实力和各个领域专业人才的数量,更增长了将近10倍。海外华侨华人实力的整体提升,是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资源。
全部评论